养老不离村,互助托幸福 引言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当下,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农村老年人过上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互助养老为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径。红泥崖村以互助养老为抓手,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深入开展“孝善洪凝”农村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培育孝老爱亲村风民风,村庄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主要做法 优化集中照护,实现供养服务集约化。红泥崖村在养老事业上的探索起步较早,在县街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积极开展互助养老模式。2016年,村里投资4万余元对原有的150平方米村级幸福院进行改建,建成互助养老服务站,初步构建起“小院供养,集体关爱”的养老模式。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2022年,红泥崖村积极争取民政配套资金50万元,并自筹资金,共计投入200余万元,在村内重新选址,对互助养老幸福大院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如今的幸福大院占地1500余平方米,拥有24间房屋,内部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多样。餐厅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休息室安静整洁,配备了舒适的床铺;活动室里棋牌桌、电视机、台球桌、乒乓球桌等一应俱全,为老人的闲暇时光增添了许多乐趣;康复室和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则体现了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关注,真正实现了集吃饭、住宿、娱乐、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 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周到的服务,村里专门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上门配餐。王奶奶因为腿脚不便,不能到幸福大院就餐,村干部小汤每天都会按时把饭菜送到其家中。有一次,王奶奶生病卧床,小汤不仅送来了饭菜,还帮忙联系了村里的医生,让王奶奶及时得到了治疗。这一贴心举措,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还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通过集中照护模式,幸福大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降低了养老成本,使老年人在熟悉的乡村环境中得到了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红泥崖村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村里依托养老幸福院与村卫生室,大力实施“两院一体”养老新模式。同时,由经验丰富的乡村医生牵头成立村医疗健康小组,定期到幸福院为老人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为老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此外,红泥崖村借助五莲县康养惠民工程的契机,利用10万元社会行业资金在村卫生室建设了“健康小屋”。健康小屋里配备磁振热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康复仪器,为患病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康复治疗场所。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让红泥崖村的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护理,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 引入科技产品,实现智慧养老灵活化。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红泥崖村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针对村内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子女多不在身边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高科技产品,为老年人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村集体投资4万余元,为全村130位75岁以上的老人配备了一键报警器。这一看似简单的设备,却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老人遇到突发状况,如身体不适或意外摔倒时,只需轻轻按下按钮,求救信号便会立即发送出去。村里的包联干部、养老护理员以及老人子女能够第一时间收到警报信息,从而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张大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子女都在城里打工,一天,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按下了一键报警器,村里的包联干部、养老护理员以及他在城里的子女几乎同时收到了报警信息。包联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张大爷家,同时联系了村里的医生和镇上的医院。由于救助及时,张大爷脱离了危险。 智慧养老模式的引入,不仅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独自生活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极大地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与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相比,一键报警器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控,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投入。同时,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也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安心,使他们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生活,子女和村干部也能通过这一设备随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探索邻里互助,实现互助养老公益化。红泥崖村始终将弘扬孝善文化作为营造良好村风民风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村广场LED大屏、微信群等传播渠道,定期宣传本村发生的好人好事,尤其是涉及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大家参与互助养老的热情。每年年末举办的“红泥崖村春晚”更是一场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的文化盛宴。在春晚上,村集体精心评选出优秀党员、好媳妇、好婆婆、孝善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并在全村村民的共同见证下进行隆重颁奖,向全体村民传递孝老爱亲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在村里掀起了崇尚先进、学习模范的热潮,为互助养老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红泥崖村,邻里互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传统。每到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老人生日之时,村集体便会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主动走进老人家中,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在去年中秋节,村民们早早来到幸福食堂,一起为老人们准备月饼宴。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和面,有的调馅,有的负责烤制月饼。老人们品尝着香甜的月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平日里,村民们的互助行为也从未间断。大家自发地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收获的粮食捐赠到村幸福食堂,为老人们的饮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村庄大家庭的温暖。 红泥崖村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结合老年人热爱劳动的特点,创新推出了“幸福小菜园”项目。村集体划出专门土地,提供种子和幼苗,组织护理员与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共同参与种植活动。老人们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收获的季节,小菜园里硕果累累,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幸福院的餐桌,实现了部分食材的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幸福院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成了村庄互助养老模式中的一道独特风景。陈大爷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什么用了,自从参加了“幸福小菜园”项目,他每天都干劲十足。他说:“在这里种菜,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大家吃到自己种的菜,感觉特别有成就感?!蓖ü靶腋P〔嗽啊毕钅?,老人们实现了自我价值,村庄也在互助养老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ㄎ拿魑辶?/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