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港区涛雒镇驻地西行,万亩桃林泼泼洒洒,繁花似锦,怒放迷人眼。离此不远,苗家村的一处农家庭院里正热闹着,几个孩子驾着自己的玩具车,满院子转圈、嬉闹;东边厨房里,农妇们紧张忙活着,燃气灶上,锅里哔哔啵啵地响,热气蒸腾。 阳光从大玻璃橱窗里斜射进堂屋,坐在沙发上的97岁的老人马恒珍,正和家人闲聊着,声音清晰、洪亮,带着奔放的旋律。 “去当兵吧,我嫁给你!” 1946年,正是兵荒马乱的岁月,已是党员的马恒珍刚满23岁,担任苗家村的识字班班长。那一年,村里动员年轻人去当兵支援前线。 “去当兵吧,我嫁给你!” 就这一句话,苗家村的团长丁立仙仗剑走天涯,奔赴前线。也因为这一句承诺,次年,马恒珍以身相许。 70多年后,再次忆起往事,老人全身堆满了甜蜜,脸颊绯红,眼睛炯炯有神,闪着耀眼的光辉。 年轻的马恒珍朝气蓬勃,风风火火,“拐墙角打鬼子”,还先后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识字班班长”“儿童团团长”等工作。 即便晚上开会,她也会“霸占”着昏黄的灯影,一边开会,一边搓麻绳,做拥军鞋,纳鞋垫子,支援前线。 “那都是小‘闲情’!” 言罢,马恒珍老人爽朗地笑起来,如东风拂面。 1947年,追随丈夫丁立仙的脚步,马恒珍发誓也去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路上,她走路,搭便车,前前后后十多天,终于来到丈夫丁立仙所在的部队,穿上军装,与丈夫并肩战斗,参与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的后勤保障工作。 “奶奶,你真是个能人啊!” “能人不能人怎么着,咱不是共产党员嘛!” 此时,已近期颐之年的马恒珍,实在看不出近百岁的样子,她腰板挺直,声音铿锵有力,忆起往事,不紧不慢,文思泉涌。百年往事,恍若一瞬,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因为家中老人需要照料,淮海战役后,马恒珍没有跟随部队继续南下,她脱下军装,赶回老家,照顾老人,让在前线的丈夫安心。 “当-兵-没-当-够-??!” 一字一顿,马恒珍老人长叹不已。她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别在胸前的党徽映着阳光,殷红如血。 里里外外一把手 从战场上回到故乡的马恒珍没有闲着,继续担任着村里的妇女主任。 平日里,她带领村里的人,打墙土,挖坑,一刻也不得闲。虽说不识字,但开会时,她常常踊跃发言,讲话铿锵有力,直击要害,一点也不打憷。 过年时,马恒珍也极少在家。她挨家串巷,帮军属包饺子,和她们拉呱,唠嗑,消除特别日子里她们的孤单和寂寞。 就这样,每天,她早早出门,傍晚,伴着星光回家。 “不干怎么办,当了就得干?!?/font> “天黑了,孩子们全蹲在门口等我回家。” 马恒珍先后生了7个孩子,一女6男,丈夫常年在外地,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责任就落在马恒珍的头上。晚上,孩子摆成一溜,睡着了,马恒珍就点起煤油灯,缝缝补补,为一大家子忙里忙外。 那时明时暗的灯火,在漏风的屋子里忽闪着,常常亮到天明。 70岁时,马恒珍退了休。但是村里的事,她一直关注着。 “我听说了,现在两委换届,一干就是五年,这样好,有干头!” “奶奶,你还关心国家大事?” “我就是查乎查乎?!?/font> 面对记者的戏问,马恒珍应答自如。直到现在,她按时参加村里的党支部会议,雷打不动。她说,村里近期两委换届,特地从闺女家赶回来,准时参会,投上神圣的一票。 马恒珍说着,眼中冒光。 安享晚年 进入晚年的马恒珍老人,终于可以安歇下来。 年轻时,她卖力工作,奉献于国家;同时,她卖豆腐,卖煎饼,卖包子……以此帮衬家里,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在那个年月,日子缺吃少穿,但她一直坚持着“我不识字,一定让孩子们上学”的信念。 孩子们也真是有出息,各自撑起了自己的天,在最好的年代里,过着幸福的日子。 如今,马恒珍老人安然享受着悠闲的、幸福的晚年生活。她已是四世同堂,大儿子71岁,最小的重孙刚刚两岁。她每天看新闻,从年轻到岁老,她一直关注着国家大事?!懊挥忻飨斓几筛锩?,怎么翻身?我自己琢磨着,习近平就是第二个毛主席??!” 她轮流在儿女们家住着,一日三餐,孩子们悉心照料。一天两顿小酒,一次一小盅,喝得微醺、自在,最爱的大螃蟹几乎天天不断。闲时还喝喝茶,跟子孙们聊聊天。 “都是好吃的,水放在眼前,饭给舀上。现在享福了,吃得好,穿得好,儿女孝顺,不让生气,好吃的先给我吃。国家也支援,村里也支援,一年发7000多元,享福!” 马恒珍老人说着,拢了拢鬓前的发,头往后仰起,原本挺直的腰顺势向沙发后背上靠了靠,全身舒展开来。温暖的日光映在沙发上,在她的身前斑驳游移,一片安逸。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大学生,好好干!” 提起孙女丁春晓,马恒珍老人赞不绝口。 马恒珍老人已有75年的党龄,在她的影响下,家里的很多年轻后辈也成了党员,2016年入党的孙女丁春晓,如今正在叩官镇从事基层工作,赓续着老人的担子。 “主要是奶奶榜样的力量?!彼锱〈合勺拍棠痰氖郑萑肓顺了?,“奶奶的经历,我们多数是从父辈的口中听来的,对于我们来言,有些遥远,也很传奇,虽然经历了战争的生死、生活的困苦,但是始终不放弃,努力向上地活着,最终我们这一个大家庭也越来越好。我们从奶奶身上学到的是那种实实在在的干事态度,在工作、生活、与人相处中,宁可自己多出点力、吃点苦,也要把工作干好、不能让别人吃了亏?!?/font> 小院里,鲜艳的党旗迎风招展。党旗下,马恒珍老人握紧拳头,满是忠诚,坚定,勇毅;孙女亦如是,握紧拳头,目光如炬,看向远方。 从过去,到现在,直至未来,一代接续一代。 复兴路上,党,正年轻,一直年轻,永远年轻。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