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本色:沂蒙革命老区里的“红色群落”。 在沂蒙革命老区莒县,有13341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入党的老党员。革命年代,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闪光。 在莒县小店镇山疃村,一场生动的党史课正在进行,讲课的老党员叫薛贞翠,今年94岁,党龄78年,1942年,16岁的薛贞翠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村里担任识字班指导员,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员。 “哪个庄上没有这个我就去哪个庄,咱就去(宣传入党),让他们看看,我说我16就入上党,我也不害怕,也没车,就这么走,我脚上都是磨得泡。”抗战初,鲁东南地区成立第一个县委中共莒县县委,莒县也随之成为鲁东南特委及山东第一区党政军机关指挥中心和抗战腹地,当时,就是在薛贞翠这样的年轻人发动下,不少青年纷纷入党。 1948年做过一个统计,当时莒县人口有30多万,党员就有1万多人,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后方,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莒县,目前有304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健在,在记者寻访的过程中,这些都已年过九十的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苑克治 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94岁):“我1948年入的党,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虽然胜利了,俺吃了个亏,俺一个班11个人战斗结束还剩俺3,俺那个连伤亡很大?!?/font> 在革命战争年代,选择党的事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牺牲。今年96岁的崔立芬老人依然精神抖擞,1943年的场景她记忆犹新,一天,县妇委会书记王涛抱着刚满月的儿子孟林来到家里,因为斗争环境残酷,请求崔立芬帮喂养孩子,当时,崔立芬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但她毫不犹豫,当即答应。冒着被敌军发现的危险,崔立芬对孩子百般呵护,用乳汁喂养,自己女儿的情况却越来越差。直到1947年,孟林才跟随母亲王涛去了北京,1993年,王涛去世,孟林遵从母亲的遗愿,把骨灰埋在了莒县这片红色热土中。 为?;ず痛?,山东多次派出工作组,对莒县老党员的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纪念馆,珍藏了20多万张图片、3万多分钟视频资料,每一幅、每一秒都感人至深 。 在战场上,他们冲锋陷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他们是领头羊,带头人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他们用鲜血、用家庭、 用青春换来的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老人的事迹 这就是党员的本色! (莒县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