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参加儿童团,加入村民兵连,成为村民兵连里第一个扛步枪的“识字班”。 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负责征兵工作,在她的动员下,39岁的父亲带头走上战场。 22岁,嫁入朱家村,任村妇女主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从事妇女工作长达45年之久。 她叫尹永秀,今年91岁,出生于涛雒镇张家廒头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们村曾是八路军武工队的根据地。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长大,机智勇敢又有上进心的尹永秀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她经常帮助八路军武工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并多次出色完成惊险任务。 1944年的一天,三名日本鬼子去上级交钱途径涛雒。获悉情报后,八路军武工队紧急策划行动,安排五名战士分成两组,埋伏在道路边的田地里干农活,尹永秀和张传芬则假装在路旁挖野菜为八路军放哨。他们商量好暗号,鬼子来了就点头示意。 果然,伴着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三个鬼子朝他们走来,尹永秀镇静自若地点了下头。得到信号后八路军忙掏枪射击,鬼子当即落马,倒在了血泊里。打死鬼子的消息迅速在十里八乡传开,这让尹永秀感到无比自豪。 在尹永秀身上,始终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她主动要求加入村民兵连,成为村里第一个女民兵,白天查路条,晚上扛着枪在村口站岗,干工作从不输给男子。在她的影响下,村里六七个“识字班”也陆续加入了村民兵连。 1945年,尹永秀暗地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全面内战爆发,上级号召群众踊跃报名参军。当时,尹永秀负责本村的征兵工作。参军意味着随时可能掉脑袋,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见没人主动报名,尹永秀便做起了父亲的工作。在女儿的动员下,39岁的父亲报名参军,担心因年龄太大被拒,他故意将年龄少报了2岁。在父亲的带动下,其好友35岁的牟乃英也踊跃报名参军。 当时尹永秀劝父参军的事在村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好心的邻居劝她,“你娘走的早,爹再去当兵,你们姊妹四个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趁部队还没出发,赶紧去把你爹领回来!”但当尹永秀赶到时,新兵已经出发了。 因年龄偏长,父亲和牟乃英被安排到了炊事班,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他二人才光荣还乡。谈及此事,尹永秀至今无悔。 1952年,在媒人的介绍下,尹永秀认识了朱家村的青年牟善礼。牟善礼当时在供销社上班,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两人志同道合,结为伉俪。 嫁到朱家村后,尹永秀在村里负责妇女工作。当时,丈夫公务繁忙,家里的大小事务落在尹永秀一人肩上,但尹永秀从未抱怨过。在她的支持和鼓励下,丈夫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曾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如今丈夫已去世多年,尹永秀始终视丈夫为骄傲。 虽然丈夫常年不在家,但她干活从不落后于人。为不耽误干活,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常把孩子拴在窗棂上;大一些的时候她就把孩子带到地里,任其自由活动。 为腾出更多时间处理村务工作,生产队的活儿她常常不等天亮就开始干,有时别人还没开工,她一天的活儿就已经干完了,遇上干的慢的人,她还会主动去帮忙。 当时在村里尹永秀干活是出了名的快,摔麦子,她一上午能摔3亩多,割起麦子连壮劳力都跟不上?!坝幸淮?,生产队长不服气,要跟我比一比,我们一人四分地,我连割带捆干到头了,生产队长还没割完。”尹永秀回忆说。 尹永秀干活麻利,不疼力气,在负责村妇女工作的45年里,她时时处处唱主角、打头阵,为广大妇女做出了表率,也成为村里广大妇女的主心骨。 在尹永秀的生命里,勤奋已成为一种习惯。如今的尹永秀四世同堂、衣食无忧,然而,她从未停止过劳动,家里有洗衣机,她却坚持衣服用手洗;家里的地板她每天擦的能映出影子。她时常教育孩子们:“力气没有攒下的,千万别跟懒人学。”在尹永秀的熏陶下,儿女们个个有出息。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尹永秀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战火纷飞的岁月阔步走向新时代。在数十年的岁月长河里,她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为子孙后代做出了表率。(日照开发区发布 吴奇华 张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