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这是首个由我国发起设立的国际日,其总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20年度主题为“提升社区和城市品质”。 回顾这一年,日照城市建设者的足迹,道出了城市品质改善提升的发力点与落脚点:从阳光海岸绿道建设到守护“日照蓝”,从老楼加装电梯到打造“红色物业”,从现代海滨城到美丽乡村,“精致”元素处处体现。 楼房变高了,城市变美了,每一天,市民都目睹着城市的变化,每一位市民都在讲述自己的幸福故事。 颜值气质同在 打造精致城市新名片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按照世界级郊野岸线标准打造,阳光海岸绿道正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 7月1日,阳光海岸绿道建成启用。日照绵长的海岸线又有了新地标。 阳光海岸绿道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精致城市的重大举措,是日照市发展全域旅游的配套设施和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重要载体,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外展示的靓丽窗口。 绿道南起灯塔广场,北至两城河南岸。其中跑步道南起灯塔广场,北至两城河南岸和北海路交接处,约28公里;骑行道南起万平口演艺广场,北至两城河南岸与北海路交接处,约25.5公里。秉持精心、精细、精致、精美、精品的理念,全长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是日照城市绿道建设的代表作。 “绿道太美了!”这是市民不约而同的赞叹。沿着绿道漫步,或石板,或塑胶,或木栈道,错落在蓝天、碧海、金沙滩间,勾勒出日照生态之美。 既美在颜值,更美在内涵。 阳光海岸绿道,不仅提供慢行功能,还能与部分体育赛事和特色休闲、绿色康养等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滨海旅游功能,助推旅游经济、体育经济、休闲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发展,集聚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阳光海岸绿道 一条绿道,宛如一条“绿丝带”,将阳光海岸、精致日照扮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独具魅力、更加时尚靓丽、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有温度可阅读,人民生活更美好。 从阳光海岸绿道极目远眺,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无论何时何地,市民拿出手机随手一拍,就是惊艳朋友圈的大片。 2020年是中央提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治理建设扬尘,守护“日照蓝”,日照有关部门下了不少功夫—— 建筑施工扬尘治理 去年,市住建局创新制定《建筑工地扬尘“61840”治理措施》,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分为6大类、18项内容、40条具体措施,涵盖了建筑施工现场的方方面面。今年又牵头起草《日照市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细则(试行)》,印发了《日照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量化考核办法(试行)》。随着治理措施的深入,越来越多工地变得清爽洁净。 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日照的“精致”,让每一位市民,在城市中得以触摸。 以人民为中心 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从更高定位和更广视野中审视城市工作,提出 :打造精致城市。 一年来,从老楼加装电梯,到棚户区改造,再到打造红色物业,“精致”理念贯穿始终?;蛐砘乖涣礁龀【埃苤惫鄯从吵鼍鲁鞘薪ㄉ璐习傩帐凳翟谠诘幕竦酶?。 今年,杏苑花园小区居民刘昌伟多了许多高兴事儿,但唯独小区有了电梯,成了他一直挂在嘴边的幸福事。 杏苑花园小区建于2004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在变旧,居民在变老。在刘昌伟的印象中,一开始,大家都热衷于下楼聊聊天,可是渐渐地,因为没有电梯,住在顶楼的邻居不爱出门了。他说,对于安装电梯这件事,许多居民都有很高的积极性。 杏苑花园小区加装电梯 今年4月,日照印发实施方案,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用心办好居民“身边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期盼多年的杏苑花园小区意愿强烈:第一个形成书面同意意见、第一个办理规划施工手续、第一个开工建设,小区4号楼成为我市首个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项目。 刘昌伟感叹,小区居民圆了“电梯梦”,精致生活更上一层楼。 微型消防站、高层救生缓降器、780个监控探头、人脸识别门禁、电动车充电桩……这些“高大上”的配置,不是商业住宅小区,而是东港区沙墩村的安置区。 放在几年前,这是沙墩村村民张桂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的沙墩村道路坑坑洼洼,绿化不好不说,功能配套也是不如人意,随着“棚改”的启动,家门口悄悄发生了改变:新的房子、新的道路、新的便民市场、新的绿地、新的生活。 “现在我不羡慕人家的高档小区,因为咱自己的小区就是最好的!”张桂芝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冯家沟安置区 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件件关系民生,哪一项都值得市民期待。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拆迁257个村居、近10.5万处房屋;累计已改造老旧小区274个,目前2020年计划改造的159个小区正在施工中,数万户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提升了幸福指数。 不仅如此,紧盯居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日照以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为导向,精心编织了“红色物业”网络,聚力打造精致社区、精致城市。目前市区253个老旧小区、“三无”小区都有物业企业入驻并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实现了由“脱管”变“托管”。在社区党组织不断完善、组织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一个个小区实现了美丽嬗变。 红色物业 优居梦,一直是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最核心的诉求。如今,这个最朴实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城乡一体发展 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没想到,家门口多了一处高颜值的公厕!”10月25日,70岁的老秦笑呵呵地站在涛雒镇小草坡村附近的公厕门口,脸上的皱纹一圈圈舒展开来。 这座外形看似简朴的公厕,与周围环境毫无违和之感,内里却分外“考究”,小便感应器、曝气机、独立厕位间、高低洗手盆、拖布池,这些城区公厕的标配,在这个农村公厕一样也不缺。 老秦住在城里,每到周末都会到乡下游玩。他坦言,以前遇到内急都要去那种臭气冲天、苍蝇成堆的公厕方便,有时候甚至到草丛、树林里解决,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天壤之别”的背后,是城乡统筹、协调一体的发展红利,正让广袤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陵阳街道杭头村公厕 农村公厕不仅是保障生理和健康需求的设施,更是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加大农村改厕、农村公厕建设力度,在抓好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将农村公厕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把这项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了545座农村公厕,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厕改造46.66万户,覆盖率达93.22%,并创新开展改厕质量动态评估,建立完善“4+N”后续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改得实、用得好;结合精准扶贫,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8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0955户。 走进五莲县户部乡宋家村,这个小村子的环境又增添了新变化。 以前,村民做饭、洗衣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多随地乱倒或者流到村里的水渠里,到了夏天苍蝇、蚊子一起飞……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四处横流曾是宋家村的现实“烦恼”。 后村镇石林子村污水处理设施 自从宋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后,这个小乡村向美而行,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现在政府帮我们做了污水处理设施,村民们也少了乱倒乱排的情况,整个村子的卫生环境大不一样了!”对于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们看在眼中,乐在心里。 去年,东港区小草坡村、五莲县户部乡宋家村等3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入选全省首批典型实例,为全省入选数量最多的城市。 城市生活令人羡慕,美丽乡村如诗如画。300万日照市民矢志追求的幸福生活,正通过精致城市建设,春风化雨般地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通讯员 李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