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至,万物生。又是一年芳草绿。 日照百岁老人寻访栏目组继续踏上寻访路,为了能够采访到花名册上林环英老人,在导航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莒县店子集街道范家石槽村。因为村子整体拆迁,记者在临时安置房内见到了102岁的林环英老人。 当“百岁”遇见“百年”,林环英老人从苦难中走来,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沧海桑田。倾听、对话、感悟、重温……带着百年岁月的烙印,一起来看林环英老人的风雨人生路。 时代烙印——穿大襟衣服的小脚女人 眼前的林环英老人,慈祥和蔼,一见到记者就乐呵呵地笑起来,拉着记者的手不放。高挺的鼻梁,圆润的脸庞,舒展的额头,尤其那温润、恬静的气质,都有意无意地隐藏了她的本来年纪。眼睛不花,耳朵不聋,思维清晰,因为没有牙齿的原因,一笑起来时会有两个瘪瘪的酒窝。 身着大襟衣服,裹着小脚,鲜明的时代印记。1919年7月出生的林环英,今年102岁,育有5个儿子,两个女儿,五世同堂,子孙后代近百口。 环顾老人的房间,干净整洁,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就是一箱箱的牛奶,“孩子们知道我爱喝牛奶,他们孝顺,都往这儿拎,我每天早上喝牛奶的习惯有十多个年头了?!绷只酚⒗先嗣伎坌Φ难雍苁强砂?/font> “什么都吃,特别喜欢煎饼,早上吃一顿,下午3点再吃一顿,一天两顿主餐,中午12点吃个煮苹果,下午6点睡觉,中午会小睡一会儿。母亲不喝茶,不吃猪肉,对传统做法的小豆腐情有独钟?!彼亩备局E喾急硎酒牌诺纳钕肮呙挥惺裁刺乇鹬Α?/font> 林环英老人擅长做针线活,喜欢做针线活,靠着一双巧手做鞋、纳鞋垫、做衣服。每到端午节,缝制荷包是林焕英老人重要的工作,她不戴老花镜,自己纫针,也能做出精美的荷包,孙子孙女们人人都有份,至于其他缝缝补补的活从不让别人帮忙。 淮海战役——为同一个信仰奉献 淮海战役被称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在林环英老人的心中也有着刻骨的记忆。 1948年,林环英的老伴于立增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出伕子”,用小推车给解放军运送军粮和一些部队生活必需品,这一去就是一年。 “孩的爹在淮海战役前线做事,我自己在家照顾孩子们?!碧崞鹉嵌瓮拢只酚⒗先随告傅览?,语气平静、祥和,依旧是孩子般纯净的笑容。 那时林环英老人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边要拉扯着孩子,家里家外的顶着,一边又担心着丈夫于立增的安危。在于立增支援前线的日子里,林环英一有空就到村口路头眺望,期盼丈夫的平安归来。 直到1948年腊月二十八,一身单衣的丈夫出现在林环英的面前,圆满地完成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她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母亲经常给我们讲起父亲的这段经历,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每逢鬼子来了,母亲一双小脚,抱着大的,领着小的,背着包袱,往屋楼崮跑,去那边避难?!贝蠖佑诮ǖ绿巯У乜聪蚶夏盖?,讲述起他、大姐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那段岁月。 图片 林环英老人还常常倾尽所有,和丈夫一道做“大事”。 “给解放军纳鞋底,做鞋,搓麻绳,弄鞋帮子,困得灯掉地上都不知道。”老人说得云淡风轻,依然乐呵呵的,各种艰难一语带过,眉宇之间,却拢起自豪、神采飞扬般的风韵。 她的眼睛越发明亮了?;匾浯┥胶?,她恍惚回到那个岁月,丈夫在前,她在后,一同为同一个信仰奉献着,也苦,更甜! “我心目中的老伴?他呀,性格直爽、脾气急,淮海战役结束后,干了35年的村支部书记,天天忙?!?/font> 林环英和于立增,他们的爱情有那个年代的烙印。封建社会父母做主,22岁的林环英嫁给15岁少年于立增,结婚前也没见过面,嫁过去了就是一辈子。 勤劳持家——100岁还烙煎饼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裹了脚的林环英,踮着后脚跟,推磨、挑水,养活一家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更是面临“断顿”情形,不得不挖野菜,撸树叶,勉强让家里人填饱肚子。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怀了老四,当时生产队只种胡萝卜,我就吃了一年胡萝卜,苦日子都过去了,现在真好!” 孙女于昕坐在不远处,听罢,禁不住说起奶奶的往事,“奶奶勤劳一辈子,勤俭节约,缝缝补补,做饭洗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照顾一大家子人,70岁的时候还去挑水,前几年,还在五叔家的磨坊店里帮忙,搬到这个安置房之前还在烙煎饼。奶奶的悉心照料是我儿时最幸??炖值氖惫?,那些质朴的勉励话语也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之一,至今仍温暖着我,影响着我。” “什么也能做,但子孙们孝顺,不让她做,目前婆婆晚间不用人陪。100岁的时候还能烙煎饼,搬到临时安置房才不做了?!彼亩备局E喾妓档?。 都说长寿与饮食有关,但是在子女看来林环英的长寿取决于心态,她宽容善良,从不与人争高低,经常讲“是你的别人抢不走,不是你的抢了也留不住”。 勤劳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林环英老人勤劳持家、心胸豁达、与人为善,是对这个家庭家风的最好注脚。 感恩时代——放开二胎是好事 “最好的年代了!” 提起如今的日子,林环英老人连说几个好?!安蝗背?,不缺穿,国家发了钱,都够用!我天天夸奖,多么好??!” 100岁那年林环英老人做了的白内障手术,还自己下了手术台。“原来眼睛看不见了,现在医疗技术高,又治好了,这不又看见了,还能做针线活呢,这不就是好时代嘛?!?/font> 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串门,但是一些国家大事她都知道。前几年,听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林环英老人特别高兴,她说放开二胎是个好事,时代好,人多好,有人就有才。两年前,45岁的孙女于昕二胎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她高兴坏了。 别看林环英老人年事已高,但她的记忆力特别好,近百口人的大家庭,谁是谁家的孩,她都弄不错,过年的压岁钱,都记着,一个都不少,一点不乱,什么辈、什么名都很清楚。 更让老人高兴的是,今年秋天,她就能住上电梯楼房了?!拔艺饷创竽昙?,怎么也没想到还能住上楼房,秋天我们就能搬楼上住了,太盼着那一天了,要不说哪一个朝代也没有这一个朝代好呢!” 时间流淌,百岁一瞬。林环英老人一辈子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她在那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在老伴驰援淮海战役那一年,在老伴担任村支部书记的35年里,她是一个家最坚强的后盾和港湾。林环英老人以只有中国人才懂得的含蓄和坚强,不必轰轰烈烈,不必荡气回肠,只是默默做着背后的女人,诠释着中国女性的大爱。(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