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东港区后村镇东山河村的丁会军,带着一份病例,来到了位于后村镇曙光路62号的镇便民服务中心。 约5公里的距离,花了不到十分钟。丁会军进门,走向医保工作站,早有工作人员迎了过来:“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是村里的医保协办员,想帮我们村村民咨询一下办理门诊慢特病证的事,这是他的病历。” 交谈了没几分钟,丁会军就弄清楚了办理流程?!跋氩坏秸饷醇虻ィ恍?!” 汉家皋陆三村的医保协办员辛美也来到了该医保工作站,她面露喜色:“我们村新出生了一个宝宝,叫小茗泽,我来帮着办理新生儿参保登记业务……” 类似的画面,接二连三在后村镇医保工作站上演着。在村医保协办员和镇医保经办人员的合作下,为一个个村民解决了医保问题,换来了稳稳的幸福。 而这些,要得益于东港区建立的“十五分钟医保公共服务圈”。 医疗保障是党和国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正因如此,惠及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迅速建成。 这张网织得密不密?所提供的医保服务是否便利?能不能触及基层的每一个村民? 对此,东港区的态度十分鲜明:以不漏一人的坚决态度,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贴心服务。 于是,按照有关安排部署,东港区医疗保障局提早谋划、迅速部署,第一时间着手构筑“十五分钟医保公共服务圈”。 这个服务圈,纵到底、横到边。根据《东港区关于建立“十五分钟医保公共服务圈”实施方案》,辖区内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工作站”;辖区内各基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医保服务站”;每个镇、街道市级以上标准化卫生室、村居(社区)、润生堂大药房连锁药店、大型企业设立“医保服务点”。 该《方案》自今年4月份印发,一经实施,就得到了各镇、街道的一致响应,一批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群众认可的基层医保服务站点,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区建成。 根据方案安排,依托服务圈,医保办理员将更好地开展医保政策宣传解答工作;在他们的协助下,参保群众可以通过“网办”“掌办”办理相关业务;而门诊慢特病病种申请等医保业务,群众也可以让协办员帮办、代办。就这样,参保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医保服务。 而随着服务圈中的设施、制度愈发完善,医保服务的触角,又向基层延伸了一步。 ——各站点服务标识规范、场所舒适、人员配置合理。每个站点最少配备1名医保服务专职人员,相关村居、一体化卫生室、药店、企业的人员可兼任协办员,像丁会军、辛美等就是由村干部兼任的村医保协办员。 ——自助查询机、病历扫描仪、填表桌台、休息座椅等便民设施愈发齐全;有的站点则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等各项制度;帮办代办的业务也涵盖参保登记、门诊慢特病材料受理、异地转诊备案等越来越多项内容,努力推出精细化、一站式的医保服务。 ——医保办理员、协办员们还主动“出圈”,通过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宣传有关政策、流程,进而入户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入户代缴医保费等,确保做到应保尽保。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东港区“十五分钟医保公共服务圈”的打造,在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开拓了更加坚实的阵地。 东风浩荡满目春。放眼东港区,一个个“服务圈”,正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红利,更牢牢圈住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