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草长莺飞,室内安静舒爽,正是读书好时节。在西湖镇大花崖村农家书屋,许多村民自发来到书屋阅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致富信息,学知识长见识。 立足镇村实际,打造多形态书香空间。西湖镇大花崖村借助争创省级科普示范村的契机,建设“科普示范”主题农家书屋,组织村民开展科普读书行动,着力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体验“书香”,这在西湖镇早已司空见惯。近年来,西湖镇依托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站,通过提升硬件、丰富内容、优化管理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农家书屋,使之插上时代的翅膀,引领乡村阅读时尚,构筑塑造新时代乡魂的新基地。 “我们以农家书屋为载体,根据村庄发展需要和社群特点,做好多元融合,探索‘农家书屋+N’模式,打造了9个中心村七大主题书屋,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群众?!蔽骱蛉嗣裾奶逭菊境ふ盼慕樯埽骱虬雅┘沂槲萁ㄉ栌牖愕吃苯逃?、农业科技培训结合起来,增强了农家书屋的生命力,真正做到将“学习园地”与“实践阵地”深度融合。 放眼西湖镇,农家书屋不但具有传统文化的基因,而且还积极拓展农家书屋的功能,赋予其新时代文明风尚。在西湖镇圈村,书屋以“农家书屋+课后服务”为主题,借助中小学课后服务,把农家书屋改造成孩子们课后充电学习的场所,打造属于孩子们的“四点半课堂”。同时,圈村在农家书屋设置课后服务岗,通过农村党员先锋岗、值班两委成员、家长接力的方式,引导学生离校后去农家书屋学习,实现从学校到家庭的“无缝”对接,解决农村学生课后教育无人监管问题。 西湖镇积极对接市、区文旅局,引入阅读推广人和流动图书车,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图书推介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整合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等部门的培训内容,不断创新农家书屋的管理和使用模式,组织各技术部门到农家书屋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务工技能培训,为农民朋友“充电”,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用“精神食粮”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内力,让农家书屋“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成为学习科普知识的课堂。 不只是西湖镇,散落在东港大地的农家书屋早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加油站”,闲时群众相约书屋,翻阅书籍、查阅资料,分享心得。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了打牌、闲坐等旧习。 把读书当作新的精神追求, 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促进乡风文明的 “加油站”和“助推器”。 (文旅东港) |